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对欧美银行业危机的五点反思

2023年03月31日 10:44
张涛
张涛

经济学博士,任职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

市场的剧烈动荡局面虽在欧美当局快速应对下趋于平缓,但危机并未结束
news 原图 当地时间2023年3月10日,美国加州,一名男子从圣克拉拉市硅谷银行总部门前经过。从效果来看,本次欧美的快速反应无疑为危机化解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在危机爆发初期,果断的反危机无疑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事态的发展可能因此被彻底改变方向。图: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本次欧美银行业危机再次证明了金融的脆弱性,更展现出金融不稳定产生出的巨大负面影响。

  目前,市场的剧烈动荡局面虽在欧美当局快速应对下趋于平缓,但危机并未结束,而在不断固化通胀的压力下,利率环境尚不能转松,欧美中小银行还将持续承压,因此,随后危机的形态可能由前期的流动性危机进一步转入信用危机阶段,部分中小银行最终难逃被收购或破产的宿命。

  针对本次危机,之前我们已就危机形态变化、成因以及当局反危机举措做了一些简要分析,基于前期的认识,我们继续梳理出五点反思。

反思1:反危机要迅速与果断

  与以往危机不同,针对本次危机,欧美的财政部门、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均反应迅速。例如,针对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的挤兑危机,FDIC立刻宣布对两家银行未投保储户存款的全额承保,美联储承诺提供流动性支持,美国财政部则为联储提供了担保承诺。瑞信被市场挤兑后,瑞士的政府、中央银行行与监管机构同样行动迅速,承诺以保证金或贷款形式提供规模超过1600亿瑞士法郎的流动性支持,最终促成了瑞银收购瑞信,暂停了系统性风险显化进程。从效果来看,本次欧美的快速反应无疑为危机化解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在危机爆发初期,果断的反危机无疑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事态的发展可能因此被彻底改变方向。

反思2:预期管理极为重要

  本次银行挤兑风波之所以能跨区域、跨机构很快蔓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交媒体加速了恐慌情绪的传染。伴随信息平台、聊天工具和自媒体等信息转播媒介在金融市场深度嵌入,坊间任何细小信息都能极速传播,进而加速了个体为了自保而酿成的集体踩踏。例如,在挤兑关闭前,硅谷银行一天之内存款流失规模曾高达400亿多美元。再如,针对瑞信AT1债券减记,各国金融管理部门虽然都重申了本地政策,以求消除投资者担忧,但实际的情况反而是加速了市场出清。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技术手段的两面性,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一定要充分预判到技术手段在坏情绪放大方面的杀伤力,相应针对市场的任何异动,需要有一套完备的机制,进行针对性的舆情管理,舆情管好了,就能为反危机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反思3:宏观政策与监管政策要协调好

  不可否认,欧美央行快速加息是触发本次欧美银行业资产负债失衡的重要因素。从已公开的信息看,在硅谷银行、瑞士信贷出事前,监管机构都曾提示过风险,但并未针对利率政策环境的剧变,出台与之匹配的监管措施,最终令本应有的监管成本恶化为规模更大的危机应对成本。另外,本次危机还证明,对于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流动性和利率三个约束条件而言,任何一个约束条件起变化,都会影响到另外两个约束条件,并叠加出更为复杂的影响。因此,当宏观政策环境或者监管政策环境发生剧变时,政策部门一定要做好政策叠加效果的评估,切不可各自为战,更不能将守土有责作为政策边界。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东昊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量化私募“踩踏”始末|特稿精选

美政府对多国近300个实体又发动一波涉俄制裁 含内地和香港企业

广东梅大高速塌方灾害缘何死亡人数不断攀升

特别报道:大厂用人术|特稿精选

上海富商刘益谦接连卖资产 国华人寿怎么了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