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曾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博士后,拥有赫尔辛基大学经济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本科曾就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此前为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欧洲央行资深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芬兰央行经济学家,及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资深经济学家,国际经合组织顾问和中国人民银行访问学者,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如果真的能够全民每人发放5000元消费券,相信对明年消费提振的影响会立竿见影
中国接下来面临的是防疫之后的恢复增长,消费是重中之重,消费券对减税降费和基建是非常好的补充
短期来看,经济复苏主要面临投资不足、消费信心低迷、过快加息、供应链瓶颈等;中长期来看,永久性失业、贸易逆差、财政赤字、债务风险等问题不容忽视
消费券作为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短期效果优势明显,疫情以来各地也实践不断。中国香港的做法对内地促消费具有参考意义
结合当前形势看,出口、外商投资、绿色投资、高技术投资、数字经济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韧性的五大支撑
2022年,中国如能充分把握美国供需缺口仍较大的窗口期,多措并举保障产能,则对美出口延续高增长仍可期待
只要中国做好内外两方面的应对,就不用过度担忧产业链外迁
当前全球通胀压力显著抬升,国内上游原材料价格向下游消费品持续传导,引发全面通胀的风险不容小觑
中国出口表现屡超预期,其背后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带动的强劲需求、疫情持续下的全球供给端约束,以及中国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凸显等因素密不可分
4月主要经济数据环比增速不及3月,预示经济反弹的边际动能有所弱化,其中结构性失衡现象仍然突出,消费恢复不及工业和投资,外需表现好于内需
美元指数或已触底反转,年内大概率呈现盘整上行的态势,这会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压力。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将不得不面临着不平衡的复苏、分化的政策,以及越加波动的金融市场
全年中国出口增速或呈现“前高后低”,60.6%的增速不可持续,但全年仍有望取得两位数增长
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6%以上”,体现经济政策重心从增长速度向增长质量的转变
股票上涨主要得益于低利率和超量货币供给对估值的推动,房产同样受益于超宽松货币,大宗商品价格在超宽松货币下中枢上移,但受供需影响波动加大;债市整体收益相对有限
美国自华进口始终价格平稳,波动极低,中国再度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在疫情冲击引起的供需失衡下,中国供给对平抑美国物价压力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