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负责人。此前担任瑞银证券高级经济学家、摩根士丹利(亚洲)中国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助理经济学家。同时担任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和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
当稳就业压力明显上升,但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因果关系变弱的时候,应该跳出传统思维,政策重心应尽早转从稳增长转向稳就业,寻找更加直接有效的稳就业路径
如果中国经济在稳增长政策推动下能在下半年企稳回升,则中国和海外经济相对表现的差异会成为支撑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这也就会成为1994年美元贬值之谜的逆镜像
美联储历次加息的高点呈现阶梯状下行的态势,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联储在政策层面的掣肘越来越大,无法在一个紧缩周期内真正让政策回归中性。结论就是美国在未来相对长一段时间内会陷入滞胀的困局
在预期到政策收紧无法遏制通胀上行,反而有可能会造成通胀预期失控的情况下,美联储在口头上坚持通胀的暂时性,同时在政策操作层面引而不发,未尝不是一种无奈且合理的政策选择
当全球经济再次站在十字路口,是延续之前的刺激方式来延缓危机的爆发但最终走向更严重的危机,还是探寻全新且充满未知的出路而创造涅槃重生的机会,是摆在全球政策制定者面前一道艰难的选择题
央行在未来在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与传统政策目标之间的平衡
在目前宏观环境中不确定性持续上升但政策空间持续收窄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和央行对预期管理的重视程度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美国积极推行高压经济学改善收入和通胀预期不同,中国未来几年要把债务杠杆率维持在可控范围内,要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还是要更多从核心问题入手
在当下拜登的“高压经济学”下,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的外溢效应会显著低于以往,中长期内不宜对美国财政刺激的外溢效应有过高的预期
通过中国需求拉动全球经济的提法从逻辑和大方向都没有问题,但短期内受制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对于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所造成的通胀根源,哈耶克曾在《货币的非国家化》提出,利用市场的力量来形成约束机制,通过良币驱逐劣币来筛选出最好的货币。虽然在提出设想的当时,连哈耶克自己都承认带有很大程度空想主义的色彩,但当下金融科技的飞跃提供了把空想变为现实的可能
面对空前的经济停摆,一旦把握不好政策刺激力度,过量的流动性可能加剧金融泡沫或引发剧烈的货币通胀,成为长期复苏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1年全球和中国经济继续向好,但复苏力度和轨迹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们所提出的制造业的确定性并非源自简单的周期性补库存或者新一轮朱格拉周期,而是站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国家层面的中长期战略性转变
靓丽的消费总量数据掩盖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而且结构性问题本身又会带来新的问题
“平均通胀目标”的推出可以被视为未来会暂时提升通胀容忍度来换取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美联储此举可以被视为对“滞胀”的未雨绸缪,但更多体现了美联储政策困境和无奈选择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调控的进一步深入,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现象将进一步减少,地产泡沫与地产过热在严调控下将得到有效控制
全球就业复苏可能明显滞后于全球经济复苏,使目前全球贫富差距问题进一步恶化,进而导致民粹主义和地缘政治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负利率可能是全球央行未来的无奈之选,并可能越陷越深
从长期来看,随着避险情绪、全球增长前景和油价逐步改善,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将会逐步减弱,而供应将会继续增加,强势美元缺乏长期存在的基础
经验显示,市场通常领先经济4-5个月见底。以此倒推,虽然很难说美股市场已经重新回到正轨,未来疫情的波动轨迹和经济数据的恶化会对市场造成反复冲击,但目前美股大概率已经触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