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量化“热钱”

2011年01月01日 11:38
2009年和2010年1月-9月的“热钱”总量分别为35785亿和20904亿元,60%来源于银行贷款

  过去几年,“热钱”一直困扰着国内经济。纵使大家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对其来源和规模则莫衷一是。这是因为缺少对“热钱”较为清晰的定义。本文试图建构一个简单框架,以分析中国“热钱”的规模和来源。

  在这个框架中,“热钱”被定义为没有被利用到实体经济中的银行贷款,以及在国际收支平衡中可能变成“热钱”的盈余部分。这应当不是“热钱”的全部,但是主要的构成部分。

  目前的银行贷款大致分为三部分: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和其他贷款(包括信托贷款)。中长期贷款主要分为企业和居民贷款。目前国内银行对居民贷款相对谨慎,而且如果居民明确表示贷款用于购房的话,很难将之归为“热钱”,所以基本上排除了居民贷款。但值得留意的是,银行对企业的新增中长期贷款和在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中“资金来源”这一部分下的“国内贷款”的差别——这个差别正是国内“热钱”近年来急速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陈昌华

瑞信中国研究主管、瑞信方正高级研究顾问。毕业于香港大学经济系。自1991年从事证券业,在加入瑞信之前,曾先后在汇丰银行证券部、百富勤证券、金英证券和瑞银集团任职,曾任瑞银中国A股研究部主管。

版面编辑:冯仁可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