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聚焦 > 正文


最高法法官:从钢贸危机看担保品管理的漏洞

2015年06月15日 10:21 来源于 财新网
从内因来看,钢贸危机的爆发是由于企业将钢贸业务异化为融资手段和平台,背离主业进行高风险投资。一旦投入的资金不能按期回收,危机就不可避免
2014年7月7日,山东青岛港在卸载铁矿石。俞方平/东方IC

  王富博 | 文

  2012年以来,华东地区钢贸业的资金链突然断裂,钢贸企业出现大面积的信贷违约和贸易违约情形,钢贸商经营不善、甚至破产跑路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钢贸企业被连带追诉,整个钢贸行业受到震荡和冲击,此次事件被业内称为“钢贸危机”。据统计,受钢贸危机影响,全国近20万家钢贸企业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举步维艰。从地域上看,钢贸危机最先爆发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华东五省,随后逐步向中南、华南蔓延;从行业看,信贷风险从钢贸行业逐步向上游的钢铁加工业传导,且有传染至煤炭、矿石、水产等大宗商品贸易行业的迹象。2014年发生的青岛“德正系事件”就是明证。

责任编辑:凌华薇 | 版面编辑:李丽莎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