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聚焦 > 正文


“严惩行贿”的法治逻辑悖论

2015年11月11日 11:33 来源于 财新网
腐败是官僚政治的痼疾,是权力扭曲变性的结果,解决权力腐败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体制上颠覆传统官僚政治的遗弊,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建设法治国家,这是国家反腐战略和刑事政策永远不能忘记的“本初之心”

  何荣功|文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孟德斯鸠曾言:“为某一国人民而制定的法律,应该是非常适合于该国的人民的;所以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竟能适合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话,那只是非常凑巧的事。”在构造上,行贿与受贿被形象地比喻为一根藤上结出的“并蒂毒花”,虽然国外(地区)刑法不乏并重或同等处罚两者的立法例,但这种做法并不能成为我国立法的依据。

  一、“严惩行贿”:刑事政策的转向

  在《刑法修正案(九)》颁布前的相当长时期,我国立法和司法都采取的是“严惩受贿宽宥行贿”的做法。刑法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伴随着“修九”的颁布和晚近“两高”强调对行贿的严惩,这一传统立场已悄然发生变化。刚刚施行的刑法修正案明显收紧了对“行贿”宽大的限度,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卢玲艳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