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浩∣文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大学生掏鸟窝案”的基本事实,大家没有什么争议,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会有影响性?有人说,新闻舆论的报道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我想再往前推进一点讲,该案件不管有没有标题党,前后有什么细节披露,但是基本事实没有变化,就是两个人抓捕了16只燕隼贩卖,那为什么舆情会发生前后的逆转?
因为之前描述这个基本事实的词汇,是诸如“大学生、家门口、暑期、闲来无事、掏鸟玩”等等词汇,这些词汇传递给公众的印象是:两个年轻人就是放假了没事闹着玩,谁小时候没爬过树没掏过鸟窝啊,谁能知道那是什么珍稀的鸟啊,这点小事谁能想到是犯罪,这跟那种明知是违法犯罪、但仍然有组织有计划地猎捕贩卖动物的人哪能一样呢。十年太重了,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