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聚焦 > 正文


从财务角度再探高铁“灰犀牛”

2019年02月01日 10:28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从财务角度来看,探讨高铁的“灰犀牛”风险需要明确对应的负债主体。中铁总在获得国家低息长期贷款后,其资产创造的经营性现金流较为稳定,且近年来杠杆控制较好,总体财务风险不大。地方铁路建设投资公司的负债率也不高,地方政府对其持续注入资本金并进行补贴,导致其财务风险可控。中西部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增值和房价上涨等方面的所得收益,或可弥补其短期在高铁运营上面临的损失
2019年1月1日,山东临沂,施工人员在鲁南高铁临曲段进行铺轨作业。图/视觉中国

  文|陈欣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灰犀牛”一般用来比喻大概率发生且影响巨大的潜在风险。北京交通大学赵坚教授的《谨防高铁灰犀牛》以及《再论“高铁灰犀牛”》两文提出高铁主要面临两方面的 “灰犀牛”风险。一方面是高铁的总体运输收入过低难以匹配其巨额债务导致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高铁投资挤压其他铁路投资,带来交通运输结构恶化、物流成本过高、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导致的风险。

  高铁在这两方面均存在一定风险,并无争议。但是,我认为这两方面的风险均处于可控范围,随着时间的流逝将逐步改善,不会形成冲击较大的系统性风险。也就是说概率不大,因此不构成“灰犀牛”。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吴秋晗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