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从二元结构理解中国的“缩与胀”

2024年03月15日 14:05
要用结构化的思维来理解总量问题,中国通缩与通胀的表现是总量层面的,根源却要从结构上去寻找
2024年3月,上海,老人坐在公园内休息。图:殷立勤/中新社/视觉中国

  中国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体制,这种二元体制前期可以较好动员廉价要素资源促进生产和供给,通过在体制外引入激烈的市场竞争压低消费品价格,较大程度减少通胀压力,因此具有产能过剩和“通缩倾向”。

  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大量老年人退出劳动市场,民营经济信心不足,缺乏中长期的库存投资和资本支出,体制内因为收支压力将垄断价格提高、债务过度膨胀及其货币化,二元结构体制形成的总供需关系将反转,从“通缩倾向”转向“通胀倾向”。这种二元结构下的经济周期往往也会在通缩之后会形成持续的通胀。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东昊

推广

赵建
赵建,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原平安银行宏观研究中心主任、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现担任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国新供给五十人论坛成员,山东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特聘导师、研究员,CF40青年学者,中国银行、中银协、重庆银行、长沙银行等特聘顾问。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一般项目多项,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改革》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专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C刊40余篇,财经评论60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经济的三峡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