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小红书现象”的遐想
未来已经呼啸而来。服务已经因数字技术崛起获得更多全球化贸易机会,信息、思想和认识也将逐渐平权化,首先做到这一切的是日常生活
2025年01月17日 11:32
社会消费力与中国经济的未来
刺激措施过后消费脉冲很快就会消退,需要从长远视角提升中国的消费力。五年规划即将进入“十五五”阶段,规划思路应该从产业规划转变为“消费规划”
2025年01月16日 11:18
政策取向的变化
就当前的形势来看,政策正在将重心转向内循环是确凿无疑的,只是节奏并非那么快
2024年12月04日 11:21
以“民生主义”应对美国“国家主义”
面对美国国家主义的卷土重来,中国更应该聚焦民生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和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初心,推动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建设,最终才会化解威胁
2024年11月29日 11:22
赤字与国运
如果赤字是为民生和改革融资,赤字带来的不是债务压力和通货膨胀,而是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国运
2024年11月26日 11:55
形势发生变化,牛市动力何在
既不会昙花一现,也不会大涨疯涨,那么牛市还在吗?接下来会是一个什么状态?
2024年11月19日 09:49
拉动内需当聚焦利益受损群体
社会深度转型导致一些群体不幸成为转型阵痛的承担者,受损利益如果得到补偿和改善,就可以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
2024年11月14日 10:33
A股这一次能走出“牛市诅咒”吗
一个长期健康的牛市一定是融资一投资的良性循环、互相成就、齐头并进。既要在投资端有赚钱效应,又要在融资端有大量的代表创新科技和新质生产力的优秀上市公司
2024年11月06日 10:37
四季度经济如何演绎
要想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在外循环已经走弱的情况下,必须通过额外增加财政政策来重启内循环
2024年10月17日 09:27
四大矛盾叠加,如何呵护牛市
需要理解当前市场演进中的主要矛盾,才能正确把握好以后的节奏和律动
2024年10月12日 09:34
政策层联合放大招,牛市的味道?
中美资产负债表周期共振一旦形成,中国现金为王的通缩周期将会结束,而当估值被流动性修复充分,投资者会变得清醒,基本面会证伪资金面的过高估值,牛市也会结构性分化
2024年09月25日 10:13
大幅降息,美联储为什么没有保持“战略定力”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战略定力不能机械的保持。在2021年美国刚发生通胀的时候,美联储就犯了这样的政策拖延症,看似是保持战略定力,实际上是优柔寡断、当断不断
2024年09月20日 10:25
空间大变局:中国经济区域分化之谜
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时期,不同地区受到大周期、大环境的影响,反应不同,正在形成新的势能落差
2024年09月18日 14:24
为什么说思想解放是第一生产力
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思想解放则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动力,是一个国家和经济体腾飞的第一性原理
2024年09月14日 10:18
阻挡流动性危机
货币不等同于流动性,流动性是执行交易手段的货币,是一种功能,是活钱的状态。人们因为悲观预期窖藏货币,持币观望,那样即使有大量货币,市场中也没有流动性
2024年09月11日 15:15
外循环充当了危机缓冲垫,必须尽快重启内循环
上半年,内需政策的定力来自于外贸的强大支撑,但在欧美增长放缓与关税增加等不可测预期下,为应对外需的不确定性,下半年内需发力势在必行
2024年08月23日 11:06
假如我们面临日本“失去的30年”,该如何度过危机
日本那30年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积若累卵,一潭死水,其年度GDP仍保持接近1%的增速,在此前高基数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质素还是不错的。其中有些领域,更是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2024年07月30日 15:16
全球政治衰退及其后果
未来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大阻碍,将是顶端的政治衰退,以及底层的社会衰退
2024年07月29日 14:33
中国股市该如何“固本培元”
尊重投资者,尊重代表人民利益的广大中小投资者,是真正的心正意诚、固本培元
2024年06月27日 10:53
债务的诅咒
类似“资源的诅咒”:债务既能带来发展,也可能会招致衰落,与资源型国家一样的命运
2024年05月14日 15:15
加载更多
赵建
赵建,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原平安银行宏观研究中心主任、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现担任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国新供给五十人论坛成员,山东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特聘导师、研究员,CF40青年学者,中国银行、中银协、重庆银行、长沙银行等特聘顾问。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一般项目多项,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改革》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专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C刊40余篇,财经评论60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经济的三峡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