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假如我们面临日本“失去的30年”,该如何度过危机

2024年07月30日 15:16
日本那30年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积若累卵,一潭死水,其年度GDP仍保持接近1%的增速,在此前高基数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质素还是不错的。其中有些领域,更是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日本东京街头。在社会民生领域,日本长达30年的低增长也对日本的政治、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图:视觉中国

增长的奇迹:一片繁华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步入高速发展时期,期间名义GDP平均增速超过10%。而进入60年代后,受益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有效提振,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相互成就,日本经济发展动能得以再次迸发,一时甚嚣尘上的发展阶段“见顶论”被迅速破除。这十年间,日本名义GDP增速达到17%,迎来了国强民富的光辉十年,并在1968年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堪称20世纪“世界经济史的奇迹”。

  进入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日本经济出现降速,但名义GDP增速仍达到约14%,成为当时最令人羡慕的发达国家。80年代后,日本制造业与出口实力进一步爆发,家电、汽车、船舶等产品加速“出海”,迅速占领全球市场,并在1987年跃升为贸易顺差头号强国,10年平均名义GDP增速达到6.5%,一时风光无两。与此同时,日本强大的制造业实力与出口竞争力开始让美国感到不安,并随即催生了旨在削减他国贸易竞争力的著名五国“广场协定”。也是以“广场协定”为分水岭,日本经济发展动能开始逐步下滑。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春辉

推广

赵建
赵建,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原平安银行宏观研究中心主任、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现担任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国新供给五十人论坛成员,山东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特聘导师、研究员,CF40青年学者,中国银行、中银协、重庆银行、长沙银行等特聘顾问。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一般项目多项,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改革》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专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C刊40余篇,财经评论60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经济的三峡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