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聚焦 > 正文


可替换的人民币之锚:央行购债

文|张一 张宁
2024年06月27日 10:34
基础货币以国债为锚的条件已经成熟,但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未来,以国债为基础货币之锚,是打造强大货币的必经之路。图:IC photo

  近日,在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回顾了基础货币投放方式,2001年之后的外汇占款被动投放基础货币,2014年以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各种借贷便利主动投放基础货币。同时,潘行长提出,随着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央行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作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这说明,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基础货币投放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以央行购债方式投放基础货币是可以成为人民币的锚。

一、经济发展阶段决定基础货币投放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再贷款、外汇占款、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本质也是再贷款)等阶段。基础货币发放渠道的变革,与经济基础条件、结构和制度环境等因素紧密相连。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罗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