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疫情后全球货币政策的分化与挑战

2024年11月01日 17:30
在更为波动的全球宏观环境下,保证货币政策“以我为主”是为周期“减震”的重要机制。本国货币政策应该尽量不过多被利差、汇率等因素干扰,以匹配、调控本国的资金供需和物价水平为主要目标
资料图:美联储。图:视觉中国

  新冠疫情后,全球的宏观经济环境经历了较大的周期性起伏, 也产生了一些结构性变化。对于海外央行而言,虽然对待通胀的态度不尽相同,但是,疫情后全球物价水平同步上升,一度成为短期货币政策的主导变量。然而,随着供给侧冲击带来的通胀退潮,各国经济、财政、资产价格周期呈分化走势,G3(美欧日)央行的货币政策重心也随之变化。理论上,各国货币政策的效应以本国为主,却难免通过全球经贸往来、资本流动、汇率变化等对海外产生外溢效应,尤其是中美之间。本文复盘疫情后主要经济体(美、欧、日、中等)宏观环境及货币政策重心的变化,并讨论各国分化的政治、经济和财政周期为全球资本流动及货币政策协同带来的挑战。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杨哲宇 | 版面编辑:李东昊

推广

视听推荐

易峘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曾任中金公司首席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宏观研究团队负责人、董事总经理;高盛亚洲中国与亚洲经济学家。另外,曾供职美联储波士顿分行,并曾在基金管理行业有多年实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