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对美关税上升下的进口与替代

2025年04月21日 17:47
反制措施对中国整体物价水平的影响可能较为温和,然而,短期内自美进口规模较大以及对美进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或面临局部“堵点”和阶段性通胀压力
山东港口青岛港,货轮装卸外贸集装箱。图:视觉中国

  2月来,美国分多轮、对中国累计加征关税145%。作为回应,中国采取了三轮反制措施,其中前两轮相对温和,第三轮采取同等力度反制。本文量化分析中国对美关税上升的潜在影响,以及可能触发的进口多元化和国产替代效应。

对美反制措施对中国整体关税水平的抬升较为有限

  2025年2月以来,中国对美三轮反制措施可能推升对美关税税率约127个百分点。2025年2-3月,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先后对中国分两次、共加征20%的关税;4月初,美国再次基于对等关税框架,对中国加征125%的关税,即2025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累计加征145%的关税。作为回应,中国采取了三轮反制措施,其中前两轮反制力度相对温和,合计对自美进口约349亿美元的商品(约占自美进口的21%)加征10%-15%的关税,仅推升中国对美关税约2.3个百分点;第三轮则采取同等力度反制,对美加征125%的关税。由此,估计2025年以来中国对美关税累计上升约127个百分点。当对美关税上升到较高水平时,自美进口需求受关税变化的影响或将较为有限,即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将大幅下降。基于自美进口商品的可替代性估算,中国自美进口规模可能下降6-7成左右。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影

推广

易峘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曾任中金公司首席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宏观研究团队负责人、董事总经理;高盛亚洲中国与亚洲经济学家。另外,曾供职美联储波士顿分行,并曾在基金管理行业有多年实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