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娃哈哈国有股东缘何沉默: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样本

2025年07月16日 14:33
通过国资管理的透明化,让公众围观豪门内斗的同时,也增加对自身经济利益的关切,或许可以促使娃哈哈集团经营者这类豪门跨越代际恩怨,专注于成为兼顾公众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的经理人
图:IC photo

  “如果宗总在的话,娃哈哈没有问题;如果宗总不在的话,就有问题了”,伴随着企业家宗庆后离世后企业相关权益的争夺,这句2004年娃哈哈集团人士在宗庆后面临国企退休年龄时的预言似乎正在得到验证。然而这一场场的喧嚣中,作为名义大股东的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下属二级企业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却成了最为低调的一方,甚至在宗馥莉被曝光的辞职风波中都没有被点到名字。

  作为成立逾40年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娃哈哈集团”)是混合所有制极具研究价值的样本。它由宗庆后1987年按当时的承包责任制,承包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发展而来,在1990年代允许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政策下成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并由实际掌握经营权的宗庆后将现代公司制度和国企特色的职工持股会架构相结合,兼顾了政府、职工利益和市场化经营导向,逐步发展成为营收排名中国第一、全球前列的饮料企业。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吴秋晗

推广

视听推荐

张志杰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管理学学士、法学硕士(商法方向),现供职于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金融部,在资产证券化及结构性融资的主攻领域有多年业务经验,服务于多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并曾于北京市言大律师事务所主攻经济纠纷和职务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