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如何追踪股债跷跷板行情

2025年07月23日 08:38
股债之间是否一直存在某种此消彼长的相关性?引起本轮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因素可持续吗?如何应对股债的跷跷板行情?

  随着中国股市持续回暖,近期债券基金和理财等部分产品出现大额赎回,股债“跷跷板效应”再度引起关注。

  上证综合指数从春节后(2月5日)的3229点上升到3月18日的3429点,对应的10年国债收益率从2月6日的年内低点1.5958%上升到3月17日的高点1.8957%,出现了股强债弱的“跷跷板效应”。此后4月2日美国颁布对等关税,中国进行反制,避险情绪使得债市持续走强股市走低,中国10年国债收益率从3月17日的年内高点1.8957%下降到4月7日的年内低点1.6318%;相对应地,上证综合指数从3429点下降到3096点(4月7日),“关税战”使得市场出现股弱债强的“跷跷板效应”。6月19日陆家嘴论坛之后,股市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特别是7月以来美国相继放松西门子、新思科技、英伟达H20芯片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加上西藏1.2万亿元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开建等利好,上证综合指数从3362点(6月19日)的相对低点持续上升到7月21日的3559点,期间债市则窄幅震荡偏弱,10年国债收益率从1.6425%上升到1.6774%,股债仍然呈现“跷跷板效应”。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许金玲

推广

视听推荐

吴金铎
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流动站出站博士后、高级经济师。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曾供职于985高校,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等。曾作为主研人参与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中国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聚焦开放宏观、全球资本市场及多资产配置。著有图书《Evolving China:Speed to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