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彭文生:关于地缘经济的几点宏观思考

2025年09月05日 11:15
国际经济秩序从全球化时代以合作为基调转向竞争,与传统的地缘政治博弈不同,新一轮地缘竞争更多依赖经济手段实现经济和非经济目标
在关税之外,产业政策也在助力美国等西方国家推动的“再工业化”,导致这些国家的制造业投资增加。图:视觉中国

  近年来,地缘经济学逐渐从一个学术概念演变为全球经济和政策讨论的热门话题。国际经济秩序从全球化时代以合作为基调转向竞争,与传统的地缘政治博弈不同,新一轮地缘竞争更多依赖经济手段实现经济和非经济目标。中金研究院与中金公司研究部联合撰写这篇主题报告,围绕地缘经济竞争的内涵、形式、载体和影响展开分析,并探讨可能的应对政策。本文就地缘经济竞争在宏观层面的体现和含义提出一些思考。

一、从地缘视角看宏观经济政策理念的转变

  自1970年代末起,以新古典经济学为核心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体系占据主导地位,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和金融化两大趋势。其理论支柱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货币中性假说,货币量的变化仅影响物价总水平,不影响经济增长,市场交易活动形成的相对价格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在货币中性假设的基础上发展出金融市场有效假说,相信金融市场能够把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在国际经贸关系方面,则是以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为基础,强调全球各国通过分工与贸易来实现福利最大化。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影

推广

彭文生
经济学博士,现任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曾任光大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巴克莱资本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香港金融管理局经济研究处和中国内地事务处主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