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提升碳市场活力,碳排放权交易税务管理当优化

2025年09月24日 10:19
碳排放权交易按6%增值税率的执行口径,给提升碳市场活力带来诸多问题,目前碳交易市场实施的税务管理相关措施需要优化
2025年,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图:视觉中国

  碳市场作为市场交易机制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自2011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各地纷纷搭建起碳交易平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交易规则以及监管机制,为全国碳市场积累了丰富经验。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经过四年的发展,中国碳减排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024年全国碳排放配额成交额达180.44亿元,创历史新高。2025年,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覆盖碳排放量从50多亿吨跃升至80亿吨左右,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例首次突破60%。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为6.69亿吨,成交额为459.3亿元。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永

推广

陈欣
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教授, 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获明尼苏达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曾在世界银行、中国人民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奥胡斯大学、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云南大学等机构工作或访问。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与资本市场、公司财务及证券投资策略,获得多项学术研究奖项,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并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