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土地财政何去何从

2025年03月25日 14:57
罗志恒
罗志恒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202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为4.87万亿元,连续三年累计下降超44%,土地财政渐行渐远,如何转型已是关乎中国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重振积极性的重要问题
news 原图 2025年3月16日,山东潍坊,青州市一处正在施工建设中的商品住宅楼盘。图:视觉中国

  近年来,伴随房地产供需形势变化,房地产处于调整转型期,带动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加剧了地方财政紧平衡态势。202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为4.87万亿元,连续三年累计下降超44%,土地财政渐行渐远,如何转型已是关乎中国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重振积极性的重要问题。

伴随房地产市场调整转型,“土地财政”大幅下行、渐行渐远

  1990年代以来至2021年,伴随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中国土地出让收入快速上升,“土地财政”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仅考虑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简称“土地出让收入”,下同),2008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规模约1.0万亿元,仅相当于GDP的3.1%,2021年土地出让收入增加到8.7万亿元,相当于GDP的7.4%。土地出让收入对全国财政收入贡献明显提升,2021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相当于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之和的35.9%,远高于2008年的17.7%。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土地财政”收入范围不仅包括土地出让收入,还包括房地产业相关税费收入、土地抵押融资收入等。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财政”筹集的收入,通过财政支出、政府投资等方式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等多个领域。因此,“土地财政”不仅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还通过拉动城乡基建投资成为地方经济增长动力源。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吴秋晗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