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
订阅
数据
私房课
会议
Promotion
运动家
企业用户
应用下载
帮助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首页
经济
金融
公司
政经
世界
观点
mini
博客
周刊
图片
视频
数据
English
更多
科技
地产
汽车
消费
能源
健康
环科
民生
ESG
数字说
比较
中国改革
专题
数据
财新一线
私房课
会议
Promotion
运动家
企业用户
应用下载
帮助
全部文章
学术争议引发名誉权案与《民法典》规定具体化
耿美玉诉饶毅案的意义,既是为今后人民法院审理类似纠纷提供了相当参照,也为实施《民法典》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细则的要求
2022年02月08日 14:42
魏永征:揭发性骚扰引发诽谤案与民事举证制度的演进
因揭发性骚扰而引发民事诽谤案件,经过双方举证都不能确证事实真伪的情况下,应由主张对方言辞不实的控方承担败诉后果
2021年05月17日 11:26
《民法典》“附则”中的顿号与标点符号规范化
《民法典》和权威文献对顿号的用法,在事实上宣示了2011年《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4.5.3.5.条款不能成立
2021年03月29日 10:56
魏永征:《民法典》中的“新闻侵权”法
《民法典》有关规定,是以对新闻报道、舆论监督授权性规范的方式制定的。无论是一般规定的第999条,还是关于名誉权的第1025条,都首先肯定新闻报道、舆论监督行为所享有的权利,然后才提出作为例外的限制
2020年08月25日 15:42
魏永征:《民法典》中“新闻报道”行为的主体
在《民法典》中,以往习用的“新闻单位”、“新闻媒体”,变为“实施新闻报道的行为人”,为未来传播科技的发展而推动新闻报道形态的进化预留了充分空间
2020年07月09日 15:44
疫情中的谣言处理:读最高检十批妨害疫情防控典型案例通报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法律惩罚的违法犯罪行为主要并不是造谣;谣言的负面影响主要也并不是依靠法律惩罚加以消除和防范的
2020年06月08日 13:11
魏永征:论治理网络谣言的行政处罚
对待网络谣言,重在一个“查”字,真相大白,天空自然晴朗。而把披露真相误作谣言加以制裁,无异封杀真相
2020年03月30日 14:31
吴复民回忆“内参”工作文章读后
新华社高级记者吴复民的系列回忆文章,从一个独特视角揭示了中国新闻记者的独特职能
2019年12月23日 10:33
传统传播形态的颠覆和传媒法的架构
2016年以来,因互联网发展自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前后开始的新闻传播形态的变化完全显性化
2019年09月10日 15:58
移动端时代新闻专业系统的调整
不承认“二类资质”网络新闻媒体属于新闻专业组织,不承认它们的业务工作人员属于专业新闻工作者,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也是不明智的
2019年08月30日 11:05
顶级新闻媒体报道少年自杀视频的思考
作为在全国起到舆论导向的示范作用的顶级媒体,其新闻规范水平不会低到不知道国家已经公布的规章规定和国际范围的报道准则吧;就算不知道,当舆论指出这个错误时,它们依然无动于衷,坚持不改,任其在网上继续任人点击阅看,这是为什么呢?
2019年08月20日 12:26
魏永征:新闻观的演变
从马克思到列宁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者,都利用媒体同各种反动思潮和错误观点进行了不懈斗争。同时,他们也主张党的报纸应该发表党内不同意见,开展同志式的论战
2019年07月17日 15:30
魏永征:标点使用乱象 社评与文件为何不一致?
为了制止这种标点符号使用不一致现象进一步蔓延而造成更加难以统一的后果,有关主管部门应该立即宣布停止实行那个凭空设想的、要求引号和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的“规则”
2019年01月22日 15:31
魏永征:关于洗稿
别人是经过辛辛苦苦的、甚至冒着风险的调查写出来的,他没有调查,而是将别人的调查内容改头换面再写一遍,至多添上一些原文本身就蕴含着的、人所皆有的感想,就变成他的了,这是激起业界公愤的根本原因
2019年01月15日 10:28
从《国家安全法》到《网络安全法》
《网络安全法》正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总结并综合了我国二十余年来互联网发展中维护网络安全的有效规定和措施,对网络和信息安全事项作出了全方位规范
2018年01月26日 15:25
群体智慧还是群体极化:于欢案中的舆论变化及引导
网上极化现象不可避免但并不可怕而是可以克服的,信息的广泛流通和事实真相的充分呈现,不同意见之间的坦诚交锋,以及权威主体的踊跃参与和及时引导,显然是一些最重要的成功因素
2017年11月01日 15:50
正确解读“群主责任”:真的是“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么
“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并不是确切术语;如要确切理解,还是要阅读“规定”原文,不要妄作解人,歪曲为“群友犯错,处罚群主”
2017年09月13日 17:12
王志安是不是公众人物?
一知半解地引进外国“公众人物”的术语,只会造成司法指导思想和实践的混乱
2016年08月15日 10:56
从《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五版说到传媒法的体系化
“传媒法”不是一部法律,也不能成为某个特定法律部门,而会涉及各个法律部门、多部法律,还具有多种法律渊源,乃是调整传媒领域各种社会关系、保障传媒领域公民、法人有关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016年07月11日 13:31
为CCTV的雷洋案报道说几句公道话
像这类涉法事件,披露真相的责任在官方,并且要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媒体的职责就是监督官方披露的是不是真相,推动官方及早地充分地披露真正的真相
2016年07月04日 11:53
加载更多
魏永征
魏永征(1941-):本名魏庸徵。原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教授,1987-1998年任《新闻记者》杂志社法人代表、主编,2001-2010年任香港树仁大学专任教授,2003—2016年任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法和政策专业博士生导师,2010—2018年起任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讲座教授。主要著作有:《被告席上的记者——新闻侵权论》(1994)、《新闻传播法教程》(2002、2006、2009、2013、2016、2019六版)、《大众传播法学》(2006)等。
专栏最新文章
家族办公室国际化,不能靠“牌照齐全”装点门面
巴西股票和油价:进入快车道?
米莱的货币美元化:立木不要赏金
什么是资金空转?
汪涛:出口跌势是否已经结束
出口增速转正的驱动力是什么
“圣诞季”添色商品出海:11月外贸数据分析
双重“新三期叠加”:对2024年中国经济的思考
学术争议引发名誉权案与《民法典》规定具体化
魏永征:揭发性骚扰引发诽谤案与民事举证制度的演进
《民法典》“附则”中的顿号与标点符号规范化
魏永征:《民法典》中的“新闻侵权”法
魏永征:《民法典》中“新闻报道”行为的主体
编辑推荐
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显影|告别鄂温克“森林女王”
公司
|
东航又一航班因机械故障返航
经济
|
周凯旋:李嘉诚2021年已预言经济山雨欲来
财新周刊
|
ChatGPT倒逼教育
社论
|
预期管理何以有效
封面报道
|
一个经开区书记的30亿元贪腐路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京ICP证090880号
京ICP备10026701号-8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第01015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第直100013号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谣言信息):010-85905050 13195200605 举报邮箱:laixin@caixin.com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啄木鸟公益基金会
|
意见与反馈
|
提供新闻线索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