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
订阅
数据
私房课
会议
Promotion
运动家
企业用户
应用下载
帮助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首页
经济
金融
公司
政经
世界
观点
mini
博客
周刊
图片
视频
数据
English
更多
科技
地产
汽车
消费
能源
健康
环科
民生
ESG
数字说
比较
中国改革
专题
数据
财新一线
私房课
会议
Promotion
运动家
企业用户
应用下载
帮助
全部文章
稳增长需要先稳政策预期
当前如果因为今年全年5%的GDP增长目标似乎可以达成,就降低稳增长政策的力度,好不容易形成的经济向好趋势很可能戛然而止
2023年10月23日 10:30
从汽车和地产看经济增长引擎
在稳定存量增长引擎方面,过去几年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主要矛盾在于地产投资收缩与开发商信用风险上升
2023年10月19日 10:52
理解中国地方债问题的三个维度
考虑到地方债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单一制”政体下的央地关系,一揽子化债方案的较好方式是,中央政府发国债置换国债口径之外的其他地方政府债务
2023年10月08日 15:43
增长短期触底,地产困局未解
在地产供给瓶颈大幅收紧,且2021年启动的“集中供地”政策已推高大城市地价的时候,地产需求面的放松政策越来越会让房价成为一个问题
2023年09月18日 10:45
内需不足是个收入分配问题
没有看到内需不足背后的收入分配约束,在没有增加消费者收入的情况下试图刺激消费,在还需要投资创造需求的时候打压投资,是内需不足问题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
2023年08月29日 15:15
中国经济的短期压力和长期出路
分析中国经济不得不考虑一个前提条件——长期消费不足。在此基础上,经济的前景有四种可能,中国有三种对策
2023年08月15日 11:03
破立之间的经济压力
只有停止人为的“破”,守住中国经济的存量,同时促进“立”,培育更多的新增长点,中国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要求
2023年07月18日 13:08
推进消费转型需要“全民国企持股计划”
中国消费不足,是因为缺乏这样的市场化机制——依据消费者的时间偏好以及投资回报率,动态地在居民与企业两大部门之间最优分配国民总收入
2023年07月10日 13:22
需要纠偏对中国债务的认知
缺乏宏观思维,忽略中国经济的宏观背景,以及这种背景产生的原因,仅凭微观逻辑而就债务谈债务,很容易形成对债务的偏颇认知,进而影响到政策
2023年06月28日 15:32
降息是无奈的选择
当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不畅的时候,短期利率的下调未必会刺激实体经济增长,反而可能加大金融风险。与2016年相比,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的阻塞情况更为严重
2023年06月14日 15:19
人民币汇率:从韧性到弹性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韧性到弹性的变化,原因主要在国内。更直接的内因则是人民银行结汇规模的扩大
2023年06月05日 10:49
经济复苏有隐忧
看上去,通缩压力与表现良好的经济增长之间似乎有矛盾,背后是当前经济复苏缺乏持续性的隐忧,这隐忧主要来自出口和地产两方面
2023年04月24日 10:34
硅谷银行冲击的实体余波
以硅谷银行倒闭为标志,美国此轮货币紧缩将进入第二个阶段,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缩逐步转向实体经济的融资紧缩
2023年04月06日 10:11
提振经济需要消除地产行业“疤痕效应”
地产融资政策虽然有所放松,但地产行业的信心却远未重建起来。这可能让地产融资紧缩政策的负面效应长期化,给行业带来“疤痕效应”
2023年01月17日 14:03
政治局会议提出“四敢”的重要意义
在这“四敢”中,干部、地方、企业和群众都被涉及。当这组成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各方都“敢为”“敢闯”“敢干”和“敢首创”的时候,各方的活力和积极性就能被激发,中国经济就一定会好
2022年12月08日 10:20
构建地产新发展模式的三个原则
仅凭“三支箭”恐怕还难以保证地产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有赖于预期的稳定,其中关键在于明晰地产行业发展的新模式
2022年12月05日 15:56
债市波动的三个原因
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国内经济前景的改善,以及人民银行的债市去杠杆政策是债市波动的三个主要原因
2022年11月22日 14:09
经济开启正常化之路
近期宏观政策的调整已经开启了中国经济的正常化之路。尽管这条正常化之路现在看上去还很崎岖,但经济运行的方向终究还是改变了——这是投资者近期最该关注的
2022年11月16日 12:11
更须关注经济中的反常之处
目前仍然可以期待,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反常之处只是疫情和其他一些特殊情况所造成的短期现象。但要把这种信心变成现实,还有待宏观政策的恰当施行
2022年09月19日 12:08
中国房地产业的困境和对策
当前中国内需偏弱的主要源头是房地产行业,其恶性循环缘于认识误区
2022年07月26日 11:35
加载更多
徐高
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他目前还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多家主流财经媒体的专栏作家。在之前,徐高曾任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瑞银证券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兼职经济学家等职。徐高拥有北京大学颁发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以及西南交通大学颁发的工学硕士、学士学位。
专栏最新文章
王喆:中国新经济指数微降0.4个百分点至30.6
北交所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
“东升西降”,是误判还是迟到
为什么韩国生育率全球倒数第一
2024年中美关系展望
2024年美国经济预测
王喆:财新制造业PMI录得近三个月新高
2024年经济展望①宏观政策的重点
稳增长需要先稳政策预期
从汽车和地产看经济增长引擎
理解中国地方债问题的三个维度
增长短期触底,地产困局未解
内需不足是个收入分配问题
编辑推荐
基辛格百岁逝世 回顾外交家的传奇人生
显影|一名僧人和他的13000只流浪狗
世界
|
【专题】基辛格百岁风云
经济
|
1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0.7
科技
|
英伟达正为中国开发“特供”芯片
金融
|
银行业协会原副秘书长郭三野被“双开”
财新周刊
|
【封面报道】“拜登经济学”成败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京ICP证090880号
京ICP备10026701号-8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第01015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第直100013号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谣言信息):010-85905050 13195200605 举报邮箱:laixin@caixin.com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啄木鸟公益基金会
|
意见与反馈
|
提供新闻线索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