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从华府看世界”专栏作家。前美国国务院官员及前美国国会助理,华裔。现为 The Banyan Advisory Group LLC 创办人及管理合伙人,亚洲协会委员。
奥巴马希望以半个世纪以来第一位访马的美国总统来表达美国对马国的重视,但此行能得到什么样的实质承诺还有待观望
马英九真心认为签订《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台湾的经济生存是必要的,但到目前为止,他几乎只以回避的方式来处理,这是病结所在
盖茨的书基本上认为奥巴马的重要决策几乎是基于政治考虑, 而非国际客观环境使然,这与“美国是自由世界领袖”的一般想法有所冲突
华府向来较以人权角度来看待中国的人口政策,而美国国内政策及意识型态的不同也反应在政策的操作上
媒体和观察者应该更注意的是,美国若因内政需求无法在国际事务上有相同程度的参与,这对世界及区域情势将有什么样的影响
创立者初衷,个性,地区和组织目标有所不同,世界经济论坛,克林顿全球倡议与亚洲博鳌论坛各有侧重
在必须考量国内政治和国际情势的情况下,奥巴马的选择是很明确的,这也显示他在国内的政治困境
与其将TPP和RCEP视为美国和中国的竞争,倒不如视二者为美国欲增加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和东盟国家欲平衡中美经济贸易和政治影响力的不同工具
最终的“对话”目的为何?这对美方来说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对话而对话并非长期目标
在考虑军事安全、社会稳定,保持与军方及政府友好关系,支持民众要求民主和自由的现况下,华府正处于进退不得的困境
离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还有三年时间,到底谁会执政还很难说,但可以确认的是,取信华府是民进党执政的必经之路
不论谁是美方政策的主导人,都必须特别小心处理双方的歧异,积极寻求沟通管道以共同解决世界问题
就在不到三年前,有谁能预料到美国和缅甸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有谁又能保证缅甸在改革的路程中将一路顺风?
到目前为止,舆论认为这是总统和民主党的失策。共和党不但没有让步,民怨反而迫使总统退让
波士顿爆炸案至今仍是媒体最关注的焦点,相关讨论议题涉及诸多层面,对美国社会带来的多项冲击可能在短期内无法完全理解,太多的疑问仍需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