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意见领袖 > 正文


张政军:“两限房”入市会带来稀缺资源争夺

2007年04月04日 18:04 来源于 caijing
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两限房”极可能引发争相购买的局面,且认购资格的确定仍将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企业制度室副主任 张政军:

  北京新近三处“两限房”地块的招标规则,应放在当前房地产调控的大环境下来看。我的基本判断是,这是北京市为落实“国六条”以及后续细则和意见等调控政策而推出的具体措施,综合运用了结构和价格调控的手段;既是对“国六条”中关于套型面积90平方米的住宅应不低于70%比例政策的落实,也反映了通过增加低价房和廉租房的供应,从结构上对房价进行调控的思路。
  目前推出的“两限房”政策,估计仅是同类政策的“试点”,如果大规模推广开,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土地用于建设“两限房”。应该看到,作为一种行业性政策,这种规则有可能限制了中标的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因而招致了一些反对意见。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政府极有可能予以让利,即与房屋销售限价政策相配套,地块的政府出让价也相应低于目前的“市场价”。
  由于“两限房”的价格比同地段低15%,肯定会对周边地区房价有影响;其影响大小取决于“两限房”的销售规模是否能占到周边房地产市场需求量的显著比重。如比重显著,则应能够拉低周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如不显著,则影响将很小。
  “两限房”的入市会带来稀缺资源争夺的问题。首先,老百姓会将 “两限房”看作是一种“地段较好”、“套型中小”、“价格高点”的经济适用房;其次,由于过去经济适用房政策存在不连续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时大时小,让老百姓认为“两限房”也很可能存在建设上的不连续性,是一种“稀缺资源”。这就极可能带来争相购买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两限房”购买资格的确定仍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作为限价政策的有机构成,在招标中对房地产商的利润进行限制具有操作上的必要性,关键点是最终利润率与行业平均利润率相差不宜太大,以激励较多的有实力的房地产商参与竞标。目前看,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率到底有多高没有权威的数据,不同规模企业、不同地方的企业本身也存在利润率的差异,硬性规定一个各方面都接受的指标是很难实现的。
  因此,如果将近期北京“两限房”的招标看作是一次摸索和试行,那么目前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来判断8%-10%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重要的是有一定的机制对该项进行微调,使之越来越合理。
  

  预定于4月26日投标的北京首个“两限房”——海淀区西三旗(原北京轮胎厂)住宅及配套项目的标书近日发布。标书对“两限房”开发条件和购买资格作出明确规定:其一,住宅套型面积全部在90平方米以下;其二,平均销售限价低于同地段15%-20%;其三,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廉租房。
  此后,另两块条件类似的“两限房”也将陆续推出。根据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有关意见,这些“两限房”的定价因素综合考虑了地块的土地开发成本、政府土地收益以及开发商8%-10%的利润等因素。例如,首先推出的西三旗“两限房”政策基准价为6350元/平方米,而周边楼盘的市场价多在8000元/平方米以上。
  对于广为关注的“两限房”购买资格问题,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给出了三个基本条件:具有本市常住户口;中低收入家庭优先;因解危排险、环境整治、文保危改、城中村整治、奥运工程及其配套设施等重点项目的本市被征地、拆迁家庭优先。但是,有关购买资格的细则仍无法确定。
  “两限房”推出的背景,是北京市政府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的的“两个1000万”工程,即北京将确保三年内100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和1000万平米的限价房的供应量,以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