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姚洋:地方债的化解方案与必要的治理改革

2023年10月10日 11:15
目前正在酝酿的1.5万亿债务置换方案并非好办法,这会助长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机会主义。此外,还存在一个更糟糕的问题,即再次救助那些不负责任的金融机构
2023年3月19日,云南昆明,一处基建项目。中国的债务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学问题。图:视觉中国

  过去的20多年,尽管我们采取了两轮化解地方债的措施,但债务量却继续周期性地增长,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尤其是在2014-2018年,本应是化债窗口期,债务却迅猛增长,且在2020年之后情况变得更严峻。由此可见,过去采取的化债手段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有些适得其反。

  债务周期的形成源于发展的需要和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有观点认为中国地方债务增加是因为中央和地方事权及收入的划分不平等,但我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即使事权与收入划分平等,地方政府仍会举债。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常性收入基本上各占50%,但中央政府支出只占总支出的15%,其余85%支出交由地方政府。但即使这样,地方政府仍然举债,说明不是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地方政府举债的动因是地方的内在发展冲动。世界各地的地方政府都举债,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地方政府。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春辉

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和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经济学(季刊)》主编。获2008、2014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届和第二届浦山国际经济学奖(2008年、2010年)、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2008年);被评为2006年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和2017年北京大学十佳研究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本科,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与应用经济学系,获发展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制度转型、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