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意见领袖 > 正文


战略层面的重建如何展开?

2008年06月03日 20:08 来源于 caijing
俞樵:地震形成了民意“能量场”,政治家应抓住改革良机

俞樵:地震形成了民意“能量场”,政治家应抓住改革良机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围绕重建的话题,学者们纷纷建言。随着抗震救灾工作深入开展,制定重建规划,已提上议事日程。
  6月1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决定,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下称规划组)已经成立,主要负责组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国家发改委为规划组组长单位,副组长单位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30多个部门和有关方面为成员单位。
  据悉,规划组将在6月初首先完成《汶川地震灾区城乡重建总体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根据《规划纲要》,灾区重建将分为安置重建和全面恢复两个阶段。在《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和专家还将制定更为翔实的总体规划。
  5月2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在国新办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整个灾后重建过程大体分为前期工作阶段、编制规划阶段、组织实施阶段。目前,尚处在前期工作阶段。穆虹称,预计用三个月时间完成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用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
  参与重建规划的专家、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梁伟指出,恢复重建规划的首要考虑就是避开地质灾害的地方,而当务之急则是尽快恢复城市的基本公共职能,确定安全建设用地及其承载人口,谋划人口布局,恢复交通等公共职能。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俞樵认为,现在,全国人民都聚焦汶川,这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民意“能量场”,有利于打破强势利益集团的利益边界。有智慧的政治家应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推出有利于社会公众的公共政策。
  俞樵称,现在,人们对重建一般停留在技术层面。我们可把重建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技术性的恢复性重建,这个可以由行政主导,由政府财政预算主导。第二个层面更为艰难,我们称之为战略层面的发展性重建,这个重建需要与发展结合起来,与西部开发、与城乡统筹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推动内需等结合起来。
  他认为,战略层面的重建需要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叫天时,第二叫地利,第三叫人和。天时,就是在恰当的时机,尤其是一件震撼全国的大事发生时,全民予以密切关注。地利,即这个地方一定能够产生辐射效应、杠杆效应。如果这个地震发生在很偏远的地方,可能就没有这样的效应,比如松潘,也发生过大的地震。四川,特别是成都平原周遭,在历史上,是中国的一个战略基地,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角度来讲,这个地方都非常重要。虽然目前四川在全国的经济总量所占比例很小,只有4%。但是,它有震动效应、杠杆效应。第三是人和,任何改革都需要人来推动,现在已有广大国民的支持,中央领导的触动很大,这就是人和。
  俞樵说:“重大的改革不一定发生在经济中心。我们看一看中国当代史,改革首先从什么地方发生的?农村改革首先发生在安徽,城市改革最早发生在重庆。对外开放改革,从一个小渔村深圳开始。但它们当时都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条件。”
  他认为,很多新的改革措施,可以考虑在灾区重建的过程首先实施。比如,现在恢复重建需要大量资金给老百姓建设住房。
  俞樵表示:“怎么样建?还是由政府分盘子吗?这种情况已经屡见不鲜,效果并不理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新的机制?真正造福于人民,从而推向全国相关改革。比如,我们可以成立公众住房建设公司,这种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可以解决中低收入阶层50%比例的住房。可以从四川开始试点,然后推向全国。再比如,可以考虑发行债券,来筹集重建资金。”■
  
  付涛 采写
  本栏目主持人信箱:zheyuyang#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