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市场】(财新专栏作家 沈建光)由于今年货币政策由去年的“过紧”转为“中性”,以及今年外汇占款比去年大幅减少,笔者一直认为,大幅下调处于历史高位的法定准备金率将是今年央行运用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但从这几个月的操作情况来看,央行仅仅在去年年底和今年2月两次下调准备金率,频率与速度都慢于预期。
与之相对的是决策层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运用准备金率工具。比如3月两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到准备金率下调空间较大,且与外汇占款变动联系密切。4月18日,央行有关负责人又表示,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适时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票到期释放流动性等多种方式,增加流动性供应。然而,下调准备金率却“只见雷声未见雨点”,究竟有何缘由?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