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强 | 文
在农业资源环境严重超载、透支的背景下,去年中国粮食仍然实现了“11连增”。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07亿吨,同比增0.9%,第二次站上6亿吨的台阶。如果不考虑其他外部效应,这个数字提供的仅仅是一种心理安慰。因为,无论是财政代价还是生态代价,它已经超出了我们对粮食安全的定义。
连年增产≠粮食安全
中国长期以来粮食赖以增产稳产的政策手段已经难以为继。在2014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农业持续发展面临两个“天花板”、两道“紧箍咒”。即,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高于进口价格,继续提价遇到“天花板”。农业补贴中有的属于“黄箱”政策范畴,受到世贸组织规则限制,部分补贴继续增加也遇到“天花板”。且农业生产成本还处在上升通道,“地板”在抬升,包括人工、农机作业、土地流转等费用上涨很快,种子、化肥、农药等价格也不便宜。除了两个“天花板”外,生态环境严重受损、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过大、弦绷得越来越紧,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这两道“紧箍咒”也严重束缚农业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