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聚焦 > 正文


郝吉明院士:污染物减排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2015年12月14日 16:02 来源于 财新网
中国要想实现2030年消减目标,从污染物减排上来说,必须在发展绿色能源、低碳能源的同时,加大末端的污染控制。治理空气污染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很难“一口吃成胖子”
2015年12月8日,北京,东四环北路行驶道路畅通,能见度较低。12月7日18时,北京市应急办宣布启动史上首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将启动预警措施,全市范围内将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 韦毅/财新视觉中心实习生

  郝吉明|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时间节点和技术需求展望”。

  先简单讲一下时间节点问题。时间节点有几个公认的文件,有一个表述,首先是由中国环境保护部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完成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当时做了一个展望,希望到2050年,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基本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浓度的指导值。2050年前后,这是一个宏观的战略。

  在这个战略指导下,2012年中国修订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把PM2.5列入环境质量标准范围。比如,中国的氮氧化物标准已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比美国还要严,但是PM2.5的值相差比较远。所以,有人说中国的环境质量整个标准比较宽松,这是笼统地说法,有些指标中国还是很严的。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丽莎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