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聚焦 > 正文


中国制药业“两难”:如何对待“半路夭折”的进口药

2016年04月29日 10:34 来源于 财新网
“半路夭折”的药品进入中国,有利有弊。在短期内,对中国患者可能没有坏处;从长远看,对新药研发,可能没有好处。无论是保护患者,还是激励创新,改革中国药监局,都势在必行

  吕匡辉|文

  3月29日,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在美国未上市的药物在中国得获新生。报道说,2013年,制药商Bristol-Myers Squibb 终止了一款抗肝癌药物的临床试验,因为它的药效不及对手。但很快,该公司把这款名为Brivanib 的药品执照授予了上海一家初创企业——上海再鼎医药公司。报道说,这是一个新趋势。全球制药商正在中国建立合作伙伴,继续发展半路夭折的药物。原本要赔的钱,可望在中国市场找回补偿。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邵超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