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聚焦 > 正文


有感于某小学苏轼研究报告:静待花开,谨防研究大跃进

2017年10月12日 16:20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精通研究的套路、习惯做花拳绣腿的研究,到大学或者成年阶段,孩子只怕很难有真实的创新和自己发自内心喜悦的人生
资料图:2016年4月3日,杭州西湖景区苏轼的雕像。图/视觉中国

  文 |  沈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教育部北京大学人力资本与国家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日前,北京某知名小学推送的以苏轼为主题的研究报告在朋友圈广泛流传。这些小学生所在的班级有一个口号,“人人有课题,个个会研究”。看完文章和该公众号列出的学生的“小课题”后,我的忧虑早就超过了欣喜。

  

  这是六年级孩子的推送。经过了解得知,这个班级的家长不少毕业于国内一所知名大学;而这些研究报告是国庆假期作业的一部分。国庆加中秋,满打满算八天。孩子的年龄,大抵在11-12岁之间。这八天时间40多个孩子一共完成了23份研究报告。国庆中秋双节,按说孩子和家长都应该休息,不过这数字本身并不能说明问题。就好像八年级女儿的暑假作业中有一项叫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于是我们去了圆明园,她惊喜地发现荷叶的茎的布局就是最简单的分形。所以,在玩耍中完成孩子愿意探索和发现的有趣话题、培养研究能力,很可能是老师的初衷,也无可厚非。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