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聚焦 > 正文


就业证换毕业证:高校就业率为何会掺水

2020年09月21日 16:52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高校就业率造假会使就业数据失去参考价值,影响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宏观调控,侵害公众知情权,是对社会诚信的破坏,也损害了家长和学生的切身利益
2020年9月16日,北京,2021届毕业生秋季首场线下双选会现场。据统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较去年增长40万人。图/人民视觉

  【财新网】(实习记者 樊盛涛)受疫情冲击、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较去年增长40万人。

  “找不到工作就填灵活就业”“碰到核查就说在做自媒体”,据《半月谈》报道,尽管教育部门明令禁止,但一些高校软硬兼施让学生用“就业证”换“毕业证”,用好看的就业率装点门面等现象依然存,部分毕业生为达到学校就业率要求,只能提供虚假就业证明。

  将就业率纳入高校考核体系,政策本意为保障毕业生就业,然而现实中却异化为高就业率考核下对学生利益的损害。

“就业率”考核制度的初衷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影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