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聚焦 > 正文


金锦萍:只从三次分配理解公益慈善,会忽略什么

文|财新 张兰太
2021年11月16日 15:11
要基于第三次分配的特殊机制来构建真正能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法律制度,尤其是公益慈善领域
在金锦萍看来,这些慈善领域的制度改革如果能够真正建立在基于价值理性的志愿机制之上,要比税收优惠政策还管用。图为2021年11月5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双碑街道,红岩志愿者在搬运物资防疫物资。图/人民视觉

  【财新网】“从第三次分配角度去理解公益慈善,是对公益慈善的狭义化解释,它会让公益慈善往捐赠、货币方向走得更远,忽略公益慈善中我们更重视的人的志愿精神的唤醒,变成冷冰冰的数据。”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说。

  在11月13日下午举行的以“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南都观察年度对话活动上,金锦萍作出上述表示。

  “经济学关注公益慈善,从第三次分配角度切入的时候,我并不是特别乐观。”她解释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所以被经济学这么关注,其实要解决的还是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如果从宏观经济视角看待第三次分配,我很担心,这样是不是也会忽略我们从社会学或者从其他学科角度去考察社会领域里面非常有生命力的那些志愿机制的生存活力?”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许金玲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