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
订阅
数据
我闻
机构订阅
会议
Promotion
应用下载
帮助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首页
经济
金融
公司
政经
世界
观点
mini+
博客
周刊
图片
视频
数据
English
更多
科技
地产
汽车
消费
能源
健康
环科
民生
ESG
数字说
比较
中国改革
专题
数据
财新一线
私房课
会议
Promotion
运动家
企业用户
应用下载
帮助
全部文章
地方财政良性运转,是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为关键
地方财政能否良性运转,担负起应有的事权和职责,恰恰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为的关键
2020年09月01日 11:23
汪德华:社保降费抗疫,这次不一样
此次“史无前例”的社保抗疫新政,具有阶段性、力度大、针对性三大特点。此次社保新政如何精准落地,尚有不少挑战,主要是要解决好收支总量的不平衡、地区间的不平衡、行业和企业间的不平衡
2020年02月24日 16:09
减税降费需直面结构性矛盾
宏观减税降费政策在微观层面和地区层面存在结构性不平衡,部分减收效应明显的市县,或者其他财力弥补渠道潜力较小的地区,可能会出现财政支付困难问题
2019年04月01日 11:07
财政去杠杆?
中国“去杠杆”的实质是解决无效投资问题,需要解决众多体制性的结构问题,但这个任务实属财政无法承受之重
2018年07月18日 14:32
什么样的房地产税适合中国
中国应推行类似于面向所有类型住房、扣除部分免征面积的上海模式的差异化房地产税,同时维持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当前中国开征居民房地产税的首要功能应是调节房地产市场
2018年03月14日 13:16
省份财力贡献排名怎么看
财力贡献的排名不等于各地区对国家的贡献排名。对国家财政的财力贡献或需要中央补助的金额,与地方财力紧张或债务压力是两个问题,不应相互混淆
2018年02月05日 11:17
如何读懂中国积极财政政策
需要从多个维度认识财政赤字率与积极财政政策力度之间的关系
2018年02月02日 14:35
地方财政挤出的水分 靠中央补助来填上?
地方挤出财政收入水分,寄希望于中央财政补助来填补额外缺口,恐怕是想多了!自家的孩子自家抱,由此形成的收支额外缺口主要还是要靠自身努力来解决
2018年01月19日 16:22
广东、江苏谁为国家财政贡献更多?
一个地区对国家财政的贡献,可以用该地区的所有财源中净上缴到中央的部分来表示。然而,在当前复杂的财政口径、体制安排之下,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核算并不容易,存在许多陷阱
2018年01月18日 13:34
精选:社保增值税与养老金筹资
2017年12月05日 20:58
该如何降低增值税税率
企业内生投资动力不足是当前宏观经济的首要问题,如何减税才能既降低企业增值税实际税率,又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2015年12月25日 15:04
财长打算如何应对收支紧张
如将地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新增地方债计算在内,2009年的全国赤字率实际上超过了8%,2012和2013年也超过了4%。因此,2015年的2.3%赤字率,从规模上看并不能说更有力度
2015年03月06日 17:25
“营改增”顶层设计的若干政策选项
矛盾和难题并非能通过试点来寻找答案,而只能依赖于顶层设计。“营改增”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让不同产业形态的税制统一起来,让产业的发展遵从市场的需要
2013年04月28日 15:14
中国养老保障体系资金缺口分析与对策建议
2011年04月01日 09:40
公共财政促进结构转变的若干问题
2010年06月01日 18:03
加载更多
汪德华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审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财税理论与政策、财政审计以及宏观经济等。曾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9年)”、“浦山奖(2008年)”、“中国金融学国际年会最佳论文奖(2005年)”等学术奖项以及多项“中国社科院优秀对策信息奖”。
专栏最新文章
袁海霞:财政稳增长的发力点何在
从股市谈中国财经政策效应
赴美留学,中国被印度全面超越的背后
中国企业家调查:加征关税、供应链转移和经营展望
2025年中美关系展望
申卫星: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与应对
人民币贬值中的“积极信号”
汪涛:10月房地产及消费改善,预计政策支持继续加码
地方财政良性运转,是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为关键
汪德华:社保降费抗疫,这次不一样
减税降费需直面结构性矛盾
财政去杠杆?
什么样的房地产税适合中国
编辑推荐
伊拉克37年来首次全国人口普查
显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守水井
经济
|
高盛预计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或提高20%
消费
|
回归后,李子柒在YouTube上当“女王”
环科
|
涉室温超导风波学者已被所在大学解聘
出海
|
欧盟约20亿欧元氢能补贴竞标在即
财新峰会专题
|
专家激辩如何扭转中国内需不足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京ICP证090880号
京ICP备10026701号-8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第01015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第直100013号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谣言信息):010-85905050 13195200605 举报邮箱:laixin@caixin.com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啄木鸟公益基金会
|
意见与反馈
|
提供新闻线索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