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的三次通胀经历及其市场反应

2011年05月26日 17:30 来源于 财新网
中短期内市场仍有下跌压力,市场似乎仍未充分消化经济增速放缓风险

  【财新网】(专栏作家 吴海锋)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出现过三次消费物价指数(CPI)超过3%的情况。第一次是在2003年11月到2004年10月间(峰值2004年7月-8月)。第二次是在2007年3月到2008年10月(峰值2008年2月)。最近一次消费物价指数突破3%在去年5月,6月份短暂地回落至3%以下后,又一路向上至今。

  纵观这三次通胀,成因不尽相同。

  2003年至2004年那一次有以下特征:通胀主要是中国国内的现象;流动性非常强,M2增长连续7个月超过20%,增幅仅次于金融危机后2009年的情形;经济过热主要由大量投资造成。在那段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甚至高于2009年4万亿元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增速;大量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在调控后随之又导致物价很快下跌;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得投资驱动的过热很快得到抑制。基于上述的成因及政策反应,这一周期的通胀在一次加息后(2004年10月)很快下降,同时经济增长在这之后的若干年继续加速。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请付费阅读

吴海锋

野村证券中国区股票研究主管。2009年4月加入野村,担任中国产品经理,2010年10月被任命为中国区股票研究主管。吴海锋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并持有注册金融分析师资格证书。此前,吴海锋曾担任瑞银执行董事及中国产品经理,负责汽车行业分析。2005年至2008年期间,吴海锋在《机构投资者》、格林威治咨询公司、汤森路透埃斯特公司(Extel)和《亚洲货币》(Asiamoney)举办的各项评选中排名领衔。

版面编辑:冯仁可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