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从“中国模式”中醒来

2011年12月29日 10:16 来源于 财新网
如果充分考虑高昂的环境污染成本,中国的GDP实际上并没有增长。换言之,经济陷入了“零和游戏”的状态

  【财新网】(专栏作家 刘胜军)2011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此背景下,为所谓“中国模式”唱赞歌的大有人在,亦不足为奇。但在中国奇迹光环的背后,却难掩公众的不幸福甚至日增的愤怒情绪,层出不穷的群体性事件也让和谐社会的愿景显得很不和谐。

  如果GDP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指标,中国当然毫无疑问在全球经济危机哀鸿遍野的情况下足以笑傲江湖,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上,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与赫鲁晓夫之间展开了著名的“厨房辩论”。尼克松巧妙地把辩论的焦点转移到了诸如洗衣机之类的家用电器上而不是武器,最终被认为赢得了辩论,在国内威望大振。当然,此后几十年的美苏经济对比的戏剧性演变,更加佐证了尼克松的观点。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请付费阅读

刘胜军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4全球议程理事会中国区理事。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著有《管理的力量:中国挑战的制度求解》、《谁伤了你的幸福》、《下一个十年:一个青年经济学者的改革梦》等。长期关注中国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新浪微博@刘胜军改革。

责任编辑:朱长征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