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领域,当前基本取得共识:结构调整是惟一可以获得长期稳健增长的动力。但是在货币金融领域,应该用怎样的手段支撑长期增长?近年来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是,尽管货币政策在总量调节上的功能被各方肯定,但其是否应该、是否能够发挥结构调整作用?
微观层面,金融业的困境让人困惑。一方面,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与降低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本身存在矛盾。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要么属于产能过剩行业,要么属于产能过剩行业的食物链。另一方面,伴随利率市场化,能够接受更高融资成本且显得更加安全(比如是否拥有抵押品等第二还款来源)的经济部门集中于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而企业研发、拥有就业贡献度的行业却无力承受当前通行的融资价格,如10%-15%的贷款成本。于是,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面临两大矛盾:去产能化与支持中小微企业很难并存的矛盾、去泡沫化与金融机构的法人逐利性的矛盾。归根结底,谁应对经济结构调整负最后的金融责任?作为货币发行者和“银行的银行”的央行应拥有某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