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货币政策如何调结构

2013年08月30日 14:16 来源于 《财新周刊》
如果结构调整被列入货币政策范畴,则困扰我们的“盘活存量”问题或许有解,尽管一定有种种缺陷

  在中国经济领域,当前基本取得共识:结构调整是惟一可以获得长期稳健增长的动力。但是在货币金融领域,应该用怎样的手段支撑长期增长?近年来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是,尽管货币政策在总量调节上的功能被各方肯定,但其是否应该、是否能够发挥结构调整作用?

  微观层面,金融业的困境让人困惑。一方面,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与降低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本身存在矛盾。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要么属于产能过剩行业,要么属于产能过剩行业的食物链。另一方面,伴随利率市场化,能够接受更高融资成本且显得更加安全(比如是否拥有抵押品等第二还款来源)的经济部门集中于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而企业研发、拥有就业贡献度的行业却无力承受当前通行的融资价格,如10%-15%的贷款成本。于是,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面临两大矛盾:去产能化与支持中小微企业很难并存的矛盾、去泡沫化与金融机构的法人逐利性的矛盾。归根结底,谁应对经济结构调整负最后的金融责任?作为货币发行者和“银行的银行”的央行应拥有某种作为。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陆磊

陆磊,现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央行研究局局长。1996年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年起于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经济金融处、研究局国际金融处和招商银行研究部工作。曾在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研究中心、澳大利亚财政部财政政策司进修、工作,并获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学者。曾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招商银行高级研究员、研究部总经理助理;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原广东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广东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版面编辑:邱祺璞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