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聚焦 > 正文


西方滞胀时期苏联的形势错判与战略失误

文|魏加宁 周毅 马骏驰
2022年07月11日 12:34
由于统计失真和“石油红利”等因素,苏联自身的“隐性滞胀”被掩盖下来;对西方“滞胀”的成因方向性误判,误以为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优越性的有力支撑。内外形势误判,采取强势外交和扩张战略,错失改革良机,导致经济崩溃
事实上,计划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常态化的“滞胀”。只不过,经济停滞往往被虚假的统计数据所掩盖,而通货膨胀又总是被价格的行政控制给隐形化,然而苏联领导人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能够自觉认识到这一点。图:Igor Zarembo/视觉中国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作为导火索引发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长期“滞胀”。尤其是作为西方阵营首领的美国,在经济陷入“滞胀”泥潭的同时,又接连遭遇越战失败、“反战运动”和“水门事件”等多重打击。面对此种局面,苏联政府无视自身存在的“隐性滞胀”,错判西方“滞胀”的形成的真正原因(参见《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滞胀的回顾与启示》),不仅加紧宣传计划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和西方发达国家的黯淡前景,并且转而采取强势外交和扩张战略,结果错失了改革良机,导致了经济崩溃。

一、 被长期忽视的苏联“隐性滞胀”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关“滞胀”问题的关注,大都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而对同时期苏联存在的“隐性滞胀”及其影响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计划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常态化的“滞胀”。只不过,经济停滞往往被虚假的统计数据所掩盖,而通货膨胀又总是被价格的行政控制给隐形化,然而苏联领导人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能够自觉认识到这一点。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