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刘尚希:改革是财政货币协同加力的前置条件

2023年02月14日 15:46
财政货币政策要协同发力,支持经济复苏,就必须让市场真正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如果这个前提被削弱,市场的内生动力不足,恐怕政府发力的方向、方式就要调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取决于政府,而“提效”不是政府说就能真正实现的,这取决于当前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图:IC PHOTO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当前经济形势不太乐观,2022年经济增长结果不太理想,难以达到年初5.5%的预期。2023年的经济要进一步复苏,大家有各种各样的期待。首先是期待财政货币政策发力。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发力。那么财政货币政策,作为主要的宏观政策如何形成合力?这是当前各项政策协调中的一个重点。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各项政策要相互协调。在二十大、历次全会及中央重要会议上,大家都能看到类似的话语。加强各项政策的协同,加强各方面改革的协同,是政策、改革实施追求的愿景,但实际效果不是太理想,面临诸多难题。之所以存在较多困难,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属于国家治理层面的问题。在这里,暂时不去深究,我想强调的是,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来支持经济复苏,首先要看当前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何。这是一个前置性的问题,若是不总结疗效,只是加力开处方,可能会陷入认识误区而导致新的公共风险。

财政货币政策效果边际递减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这些年来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它的效果在边际递减,而且边际递减很严重,递减得很快。财政货币政策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策实施的条件在快速变化,即经济形势在不断变化,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也在变迁。让财政货币政策这个“药”治病,这个“病”就是经济下滑,全要素生产率在不断下降,而这个“药”的效果在快速边际递减,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沈昕琪

财新网专栏作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关注公共性问题,尤其注重从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角度来观察研究经济、社会问题和宏观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