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并购的逻辑(一):四项功效与两类模式

2024年04月28日 08:14
上市公司与未上市企业的收购和反向收购是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现实选择,这两种模式能够实现四种功效: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次新股”二次腾飞,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低效和低质资产退出市场
当地时间2024年3月26日,美国纽约,纳斯达克市场网站上显示的股票信息。2020年底美国本土上市公司只有3633家,背后是美股市场活跃的并购重组造成的。图:视觉中国

引子

  中国资本市场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从改革红利和IPO扩容带动的发展切换为上市公司群体的高质量发展。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实现转型的重要动力机制。通过并购重组,资本市场不断吸纳进入物质(优质资产)和能量(企业家精神和新质生产力),置出低质、低效资产,排除有毒、风险资产,从而实现新“国九条”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十年目标。

  不妨从美国股市上一轮科技泡沫的顶点至今的历程汲取启示:美股上市公司数量自1996年峰值以来发生衰减,至今上市公司家数减半,2020年底美国本土上市公司(含NYSE,NASDAQ,AMEX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普通股的公司,排除投资基金,信托及外国上市公司)家数只有3,633家。对于习惯了高速扩容的A股市场来说,这似乎是一个衰败的迹象。然而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家数减少表面原因是较多的退市与较少的IPO,背后则是美股市场活跃的并购重组造成的: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春辉

推广

王啸
中国注册会计师、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会计学方向),特华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证券法方向),南方科技大学DBA,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高管班(2020-2025)结业,重庆大学能源动力学院工程学博士生(在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教授(兼职)。曾先后任IDG资本合伙人,高瓴投资业务合伙人,CPE源峰董事总经理及投委会委员,现任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战略投资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