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消费需求不足矛盾凸显,提升消费能力刻不容缓

2024年06月28日 11:02
消费与收入密切相关,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水平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其中不仅包括当前的实际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两者共同决定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能力
2024年6月17日,山西太原,售楼部销售人员为市民推介商品房。商品房销售持续低迷对装饰装潢、家具、家电等与房地产相关联的消费有着直接的影响。图:视觉中国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主要围绕供给端来展开,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来看,供给端的政策也在持续发挥支撑作用,今年以来经济增长改善集中于工业生产的提速,体现出了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的政策效果。在经济运行的需求端,稳增长的政策则长期作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重点领域的产业投资,今年1-5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6.68%,约是2019年底的两倍,2019年底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为-1.7%,2023年底则由负转正至4.9%。这些供给端的以及投资端的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层面发挥了支撑作用,但是,投资扩张所形成的生产能力扩大终究需要与终端的消费需求形成平衡,否则供需失衡的问题不会缓解,反而会不断积累。从去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来看,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确是在加剧的,表现为价格水平的疲弱和产能利用率的走低,并可能制约后续的投资与生产,有效提振最终消费需求是打破这一矛盾的关键。

一、从投资需求看,民间投资持续低迷、经济内生动力不足

  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低迷,既受到房地产市场持续收缩影响,也与服务消费需求不足息息相关。今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均保持较高增速水平,1-5月分别同比增长9.6%和6.7%,显著高于4%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水平,但是民间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则保持低迷。其中,在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基础上,今年前5个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仅同比增长0.1%,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较1-4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为-10.1%,如果剔除掉2020年2月的特殊值,当前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降至历史新低。在民间投资的投资结构中,房地产投资占据了较大的比重,随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调整,民间投资的增长受到了直接影响。另外一方面,在民营经济中服务业的占比也较高,当服务消费需求不足时,服务业企业的收益和投资能力也将受到抑制。虽然2023年以来我们看到服务消费出现了较快的恢复性增长,但是如果与常态增长趋势线相比,当前食品、衣着等基础商品消费已经基本恢复至常态,而文化娱乐、交通通信等服务消费依然显著偏离常态增长趋势线,我们也看到今年“五一”和“端午”假期的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依然低于2019年。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春辉

推广

毛振华
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创办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此前先后在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海南省政府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等单位从事经济研究工作。现任中诚信集团董事长,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