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卢锋:中国经济再平衡的全球意义

2024年06月17日 13:44
中国生产力发展与供给侧跃迁蓄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厚潜能,需补齐有效需求不足短板才能通过供求循环互动和充分就业增长得到有效释放
河南省信阳市,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赶制订单产品。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整体经济实力提升,尤其是诸多制造业部门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加上其它领域优势与大国影响力,使得通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来改革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成为现实重要选项之一。图:视觉中国

  宏观经济形势通常被看作短期经济问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可谓超长期问题,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如何关联?

  80年前创建的现代国际货币体系,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因应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随着新兴大国追赶与国际经济格局演变,原有体系内在矛盾积累面临改革重塑的时代要求。作为当代最重要新兴大国,中国经济现代化与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在这个进程中发挥特殊作用。一国主权货币的国际化,标准在全球,成就在国际,基础在国内。纵观现实形势,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改革创新促进中国经济持续追赶,也离不开针对宏观经济近年“供强需弱”矛盾推进再平衡。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鲍琦

推广

卢锋
卢锋,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英国LEEDS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曾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英国发展研究院(SUSSEX)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开放宏观经济学、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