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中国出口金额上涨4%(美元计价),而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金额(6.7%)和出口量增长(约15%)更是明显超过内需增速。同时,外需对GDP和企业盈利增长的贡献在去年高基数下继续提升,1—7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长11%,上半年占名义GDP比例较2023年同期上行0.4个百分点。年初我们对中国出口增长的总体韧性持乐观态度,其中除了中国出口产品性价比快速提升、产业升级、跨境电商爆发等基本面因素之外,我们也注意到企业“出海”加速可能在统计上推升中国总出口增长。产品出口和产能出海在数据上难以严格区分,但两者对本土收入、就业,及全球制造业版图和贸易政策的长期意义不尽相同。随着美国总统和参议院换届将至,全球贸易摩擦风险上升,中国企业出海或有加速的动力。本文从中间品贸易、原材料及机械出口、中国海外ODI的变化三个维度构建“中国产能出海进度及目的地跟踪体系”。我们观察到,中国企业出海在2023年后再度加速。目前,东南亚可能聚集了比例最高的中国“出海产能”,但中国对拉丁美洲(墨西哥、巴西)、中东(阿联酋、沙特)、非洲、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出海在明显加速。
视角一:从中间品货物贸易看产能出海趋势
通常而言,部分中间品贸易是基于对外投资企业在当地的需求,与中国企业近年来的“走出去”、对外投资加速的趋势相对应,可以以此维度作为侧面来观察中国企业的出海进程。中间品贸易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将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然后再进行加工、组装或合成,最终再出口到第三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活动。根据联合国Broad economic catalogue(BEC)分类法,即按照产品生产过程或使用原则,将出口商品分为资本品、中间品和消费品,中国已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大中间品出口国,在2023年对外贸增量的贡献接近6成。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