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定增的本质(4):套利的辨析

2024年09月21日 18:21
套利策略的消失是否影响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资金供给?在融资压力下,市场是否会出现新的变异模式?一切尚待时间的检验
资料图:中国证监会。图:视觉中国

  长时间以来,定增制度设计重在防范定价发行造成的高折价,但忽略了“8折底价+6个月限售期”的竞价发行才是现实中套利行为的来源。直到近期,有关部门采取系列措施,堵住了转融通等方面的制度漏洞。本部分首先澄清对投资套利的一些模糊的认识,随后介绍美国PIPE市场的套利操作以及美国证监会的反制措施,最后分析A股定增的套利行为以及监管应对。进一步的制度建议留待下一部分讨论。

一、两类容易误解为套利的投资行为

  1.折价认购后“购买并持有”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潇

推广

王啸
中国注册会计师、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会计学方向),特华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证券法方向),南方科技大学DBA,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高管班(2020-2025)结业,重庆大学能源动力学院工程学博士生(在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教授(兼职)。曾先后任IDG资本合伙人,高瓴投资业务合伙人,CPE源峰董事总经理及投委会委员,现任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战略投资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