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制造的“难替代性”

2025年05月16日 09:54
本轮中国制造“难替代性”如何评估,可从五个视角构建“难替代性”指标
江苏南通,纺织品司车间内,工人赶制出口美国的家纺订单。图:视觉中国

  当前中美关税形势迎来缓和,这与关税1.0时期,特朗普政府先极限施压,随后又大规模豁免关税有类似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国制造的“难替代性”。

被低估的关税豁免机制

  关税豁免机制具有独立性,不依赖中美谈判,主要由美国进口企业主动申请。

  2020年1月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而早在2018年7月,美国就已出台首批大规模关税豁免清单。彼时是美国进口商由于经营压力显著上升,主动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申请豁免。上一轮申请标准包括:1)寻求中国以外的商品替代比较困难;2)加征关税造成严重经济损害;3)与“中国制造2025”不相关。豁免分为新增豁免和豁免延期,前者定期接受新申请并公开批准结果,后者允许已获豁免商品申请延期。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邱祺璞

推广

视听推荐

赵伟
赵伟,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保险资管协会 ”IAMAC资管百人“专家库专家、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国家会计学院CPA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理事、学术顾问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专硕校外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研究员、专硕导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水晶球最佳分析师、金牛奖最具价值首席分析师等。代表性著作《转型之机》、《蜕变·新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