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政“下半场”的可能“后手”

2025年09月19日 15:42
年中加码“工具箱”或可分两类:无需预算调整的政策性银行工具和政府结存限额,及需审批、落地慢的新增政府债务限额
2025年8月30日,浙江金华,商场内以旧换新活动。图:视觉中国

  2025 年上半年财政“前置”发力为经济注入较强支撑。下半年,财政政策“工具箱”还有哪些潜在“后手”?

上半年经济,不可忽视的财政力量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背后财政“前置”的支撑力量不容忽视。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8.9%,高于名义GDP增速4.3%,也明显高过2022年以来年增速水平的1%-3%。从资金来源看,上半年财政支出发力多为政府债务资金及结转资金等支撑。2025年6月,广义财政收支差达-5.3万亿元,处于过往同期最高水平;其中,一般财政收支差-2.6万亿元,政府性基金收支差-2.7万亿元,或指向国债、特别国债等资金对广义财政支持形成有效支撑。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吴秋晗

推广

赵伟
赵伟,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保险资管协会 ”IAMAC资管百人“专家库专家、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国家会计学院CPA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理事、学术顾问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专硕校外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研究员、专硕导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水晶球最佳分析师、金牛奖最具价值首席分析师等。代表性著作《转型之机》、《蜕变·新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