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虽未设年度增速红线,但明确坚持“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远景目标,是中长期增长与结构优化的重要参考锚。
本文将重点聚焦四个核心问题:第一,梳理全球范围对国家分级的通行标准,以IMF、世界银行、联合国等权威体系为参照框架,厘清国际权威机构分级标准的适用边界与更新机制;第二,回答中国“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概念的来历与政策表达,聚焦国内的政策演变脉络;第三,解析中等发达国家目标的实现路径;第四,研究中等发达国家的真实含义。
全球范围内国家分级的通行标准有哪些?
2025年10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是在中国语境下的概念,目前国际尚未明确界定该口径,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联合国(UN)等国际组织发布了发达经济体或高收入国家(地区),可作为确认“中等发达国家”的依据,具体而言: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