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缪延亮:国际货币秩序的“变”与“不变”

2025年11月28日 11:27
货币秩序的推动力量既维系着旧中心的稳定,也孕育着新中心的崛起;美元体系的支撑基础正在动摇,全球贸易与资本流动正加速多元化和碎片化
资料图:上海,市民从外币兑换点走过。图:视觉中国

  摘要:纵观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史,从西班牙银元到荷兰盾,从英镑再到美元,无论主导货币如何更替,货币体系在大多数时间内都呈现稳定的“中心-外围”格局:极少数货币位于中心,绝大多数货币处于外围。

  货币之所以天然有秩序,根源在于货币的本质是“高阶信仰”。个体愿意接受货币,不仅因为相信其自身有价值,更因为相信他人也会接受它。与商品货币或比特币不同,在国内,主权货币在法偿性和国家信用支撑下强制流通。货币的高流动性溢价让其自身利率为所有资产中的最大者,即“利率之王”。因此,法币能够更好地履行货币职能,创造网络效应,形成自然垄断。在国内,这种经济意义上的自然垄断性与国家的强制性相结合,确保货币的集中与统一。而在国际领域,货币秩序既非完全的国家垄断,也非纯粹的市场竞争,而是在两者交织下自发向少数货币集中。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影

推广

缪延亮
现任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和研究部执行负责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此前,曾出任中央外汇业务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外汇局局长高级顾问和中央外汇业务中心研究主管,亦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任经济学家,参与欧洲债务危机救助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