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研究学者。美国南加州大学政策、规划和发展学院房地产开发硕士,同济大学建筑管理工程学士。逾20年城镇化、区域经济、战略规划、设计管理、地产开发、工程总承包和基金投资跨行业工作和管理经验,拥有美国Countrywide、金地集团、北京城建、中信集团等中外不同类型企业和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等不同国家/地区跨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双重背景。2017年出版专著《中国城镇化——历史借鉴、国际融合与本土实践》,并作为机构推荐作品参选第十八届(2018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选。
城市拆迁在很多地方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法制不完善、补偿机制有漏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征地,依法拆迁,依法申述,依法搬迁”,是新加坡解决城市拆迁难题的核心思想
房地产税可借鉴现有的土地增值税分级超额累进税率模式,深化扩展至个人住宅、工商业房地产等各类物业
用法制手段遏制房地产超额收益,剔除房地产投机属性,是德国实现较低房价和租金并保持长期稳定的核心机制
结合房价收入比,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供求关系、不同发展阶段市场发展潜力、财富分配平衡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评估一个国家和地区房地产市场和房价将更为全面客观,也更具可比性
中国住宅市场呈现“整体可控,局部透支,个别城市有泡沫风险”的特征,结构性失衡矛盾日趋明显。透支不等于泡沫,可以在发展中回归新的合理水平
鉴于中国与欧美成熟发达国家在土地所有权、城镇化发展阶段、房地产开发模式等的显著差异,以及中国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和房地产结构性失衡矛盾的现状,可实施“以房地产增值收益为基数,分级超额累进税率”的房地产税征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