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他目前还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多家主流财经媒体的专栏作家。在之前,徐高曾任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瑞银证券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兼职经济学家等职。徐高拥有北京大学颁发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以及西南交通大学颁发的工学硕士、学士学位。
目前,地产行业的恶性循环仍未被打破,整体处在极为反常的状态
不要以为股价中已经充分包含了加息预期,真加息的时候股价就不会跌。在面对美联储的加息和缩表时,以预期已经被股价充分包含来论证股价不会再跌,只不过是没有根据的自我心理安慰罢了
重要的问题不是人民币为什么对美元贬值了,而是人民币对美元为什么没有贬太多
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有二次探底的风险。这风险既来自随疫情而生的新一轮供给冲击,也来自于一直未能有效缓解的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的压力
宏观分析如果陷入微观分析的误区,就会对经济运行得出偏颇结论,对基建和地产的流行看法是误读中国经济的例子
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实现企业与居民之间的收入循环,尤其是国有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循环,进而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费
人们在看待宏观经济时,往往把自己得自微观层面的经验套用到宏观分析上。但宏观经济不是一个企业,宏观分析不等于微观分析,缺乏宏观思维的宏观经济分析很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
随着基数效应的变化,今年下半年经济同比增长率数字理应逐步走低。但这种“预期之中”的同比增速下滑反而掩盖了经济的疲弱
单从货币政策的逻辑来找此次降准的理由有些困难。但如果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的角度来看,降准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当前的经济局面虽然类似于“滞胀”,却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目前,全球总需求的上升过程并没有结束
尽管美联储目前还认为通胀是暂时性的,但这次通胀持续的时间恐怕会超出包括美联储在内的许多观察者的预想。这一轮全球通胀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为止,取决于全球刺激总需求的宽松宏观政策何时收手
以“茅指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已经越来越偏离 “核心资产”的原有内涵,而有了泡沫化的倾向
因为低基数效应,今年一季度中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同比增长率都很高。但同比增长率的意义并不大,投资者更应该关注经济数据季节调整之后的绝对水平高低
不能笼统地说美国国债名义利率上升会让美国股市涨或跌,而需要区分国债利率上升的动因
在全球进入再循环,中国外汇流入加大的时候,中国金融形势可能发生改变,走向“紧货币、宽信用”——这是货币政策在“不变”中的“变化”之处
中国大陆外汇储备将进入上升通道,带来外汇占款的更大量发放。在全球再循环的格局下,分析国内流动性时需要注意到正在潮起的外汇占款
随着全球再循环的启动,过去十年的经济分析框架不再完全适用于2021年——国内刺激政策退出的同时,中国经济将在外需拉动下迎来较为持续的复苏
疫情暴发之后,中国与发达国家不一样的刺激政策导致“互补式复苏”格局,“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国际大循环得以重构。这一循环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但也不会很快结束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不支持美元持续走弱。而且,看空美元的交易已经相当拥挤,显示美元指数应该已接近底部。金价相对于工业原材料价格的超额涨幅已经上升至历史极值水平,进一步扩大的概率不大。美国经济景气的回升预示着金价涨幅将会收窄
财政赤字货币化究竟应该算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判定标准在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主导权在财政部还是央行。显性“财政赤字货币化”不太可能会有,但隐性“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政策约束可能会被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