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走出政策市窠臼

2007年06月18日 16:37 来源于 caijing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道路的坎坷,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和市场的紧密联系。政府不仅需要做出公开和明确的承诺,不再以任何方式干预股市,而且要进行体制改革,放弃干预市场的手段以强化政府承诺的公信力,彻底改变投资者的政策市预期



  2006年以来,股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窜升,上证综指在2007年5月29日收于4335,但在随后的短短几天之内就跌去了20%。这已是中国证券市场十几年历史上的第三次大震荡,前两次发生在1994年和2001年。没有人能预测,这次市场将如何调整,也没有人知道,投资者最终将遭受多大的损失。
  如此剧烈的震荡,究竟谁之过?答案:我们所有的人。
  政府的“有形之手”破坏了市场运行机制;投资者将价格推到超出世间力量所能支持的高度;券商演奏出令人晕眩的“黄金十年”交响曲;媒体一边唱好一边买股票;学者也无法抗拒巨大的诱惑,或者已丧失讲出真话的勇气。每个人在市场中都有一份利益,每个人都相信自己能抢到击鼓传花的倒数第二棒。
  当上证A股市盈率突破50倍时,市场的非理性已是不争的事实。用50块钱购买上市公司一块钱的盈利,投资收益率仅有2%,而且是必须承担相当大风险的2%。另一方面,几次加息之后,无风险的存款利率已升至2%以上,无风险的国债收益利更高于3%。即使在缺少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股票之不合算也显而易见,但仍有大量的储蓄存款离开安全的银行,潮水般地涌入风急浪高的股市。
  在虚假繁荣的泡沫中,资产价格与基本面脱钩,投资者不再按风险和收益定价,人性的贪婪不再受到恐惧的制约,市场再也找不到均衡点,指数如断线的风筝,随着盲目的信心和愚昧的激情扶摇直上。无知无畏的疯狂来自对知识和谨慎的蔑视,既不需要研究上市公司,也不需要预防下跌的风险,坚定的信念——市场不可能在党代会之前跌,况且明年还有奥运会!——就是最好的投资策略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迷信政策的表面非理性,却是扭曲市场中的正常心态。既然相信政策左右市场,就没有必要了解公司盈利,既然相信政府定会托市,就没有必要考虑下跌的风险。政府以实际行动一次又一次地宣示其调控市场的意图,一次又一次地强化政策市的预期。指数下跌时,发社论、出政策、压供给、救机构,上涨时则查违规、加税率,殊不知所有这些意在稳定市场的措施,恰恰成为市场剧烈波动的根源。
  市场稳定的前提是价格与价值相符,而准确定价的基础是投资者对股票收益和风险的理性评估。政府的救市制造了零风险的假象,在有恃无恐的资金推动下,又形成高收益的幻觉,资产价格严重高估,直接酿成日后的崩盘。市场的功能本来是分散风险,在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下,投资者的分散决策变为协调一致的行动,千万只眼睛都盯着政策的动向,风险转而高度集中在政策上,千分之二的印花税竟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几乎压垮了价值十几万亿的大骆驼。
  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和干预源于无法摆脱的指数情节,指数又莫名其妙地与社会稳定挂上钩,成为政府的政绩指标。只要指数仍是政绩指标,监管当局就只能是政府的政策工具,监管就不可能以信息披露和市场规则为中心,就不可避免地要干预和调控市场。只要政府继续调控,投资者就只能是政策驱动,价格就不可能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而只要价格偏离价值,股灾就不可避免,偏离越大,后果就越严重。
  “剪不断,理还乱”,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道路的坎坷,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和市场的紧密联系,只要这种联系维持一天,资本市场就无法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大起大落的悲喜剧就会是舞台上的唯一演出。
  如何切断市场和政府的联系?政府不仅需要做出公开和明确的承诺,不再以任何方式干预股市,而且要进行体制改革,放弃干预市场的手段以强化政府承诺的公信力,彻底改变投资者的政策市预期。
  改革的核心是监管,监管要从政府干预市场的工具转变为真正的裁判和执法。改革的方向是监管的独立性、职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监管不仅应独立于行政系统,也要独立于监管对象,既不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也不再是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实际主管单位。监管人员脱离公务员序列,成为专业和职业的监管者,并领取市场化的工资。
  不无遗憾的是,在近期的市场调整后,官方报纸上又出现营造气氛的文章,监管当局如同既往地充当了“救火队”角色,基金发行再次及时提速,投资者谈论的不是上市公司的估值,而依旧在猜测政府下一步的可能行动。一次又一次的交学费,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我们能否吸取教训,走出这毫无希望的反复循环?■

  作者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许小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1981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1981年至1985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1991年至1995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Amherst学院担任助理教授。1996年,任世界银行咨询师。1997年至1998年,任美林证券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1999年加盟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被聘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2004年2月离开中金,加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任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2005年4月,任北京高华证券研究部主管,2005年12月,升任高华副董事长。2006年11月初,许小年以顾问的身份加盟嘉实基金,同时继续在中欧担任教授。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